多點Dmall對底層基礎能力看重也與物美一脈相承,劉桂海提出,“商業本身是商品和服務的競爭,而不是拉新和復購的競爭”。原因在于,拉新來的消費者,在單一渠道內能否實現復購,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高效的供應鏈、高性價比的商品、優質的服務,不管交易場景如何變化,這些要素和競爭優勢都是確定的。
因此,當2020年諸多生鮮到家電商平臺進駐北京、打起價格戰,物美與多點Dmall選擇的是夯實售后服務、配送速度、商品優化和客戶滿意度的基礎,而非跟進去做補貼、促銷等活動。例如,將“2小時達”升級為“半小時達”,將“一日8配”升級為“一日最多可61配”,優化大量退款、用戶投訴以及用戶意見反饋的渠道,并將用戶評論和生產經營中的具體環節做了打通。
在底層基礎能力的建設中,多點Dmall也與微信聯手,由多點Dmall在生產端、供應鏈端、以及在門店經營的OS系統中拿出七個明星模塊,結合騰訊云、騰訊支付等的優勢和能力,推出完整的零售解決方案并聯合推廣。
疫情過后,多點Dmall明顯感知到,零售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疑問少了。雖然從形成觀念到落實到行動中去還有一定距離,但作為協助數字化轉型的服務商,其仍然面向一片廣袤的土壤。
騰訊也將數字化賦能企業智慧轉型視為互聯網下半場的核心戰略之一,并擁有基于大數據、ALOT、云計算和應用界面相關的基礎能力,以及以公眾號、小程序、朋友圈廣告為用戶觸點的公私域流量能力。據2020年財報顯示,微信小程序的年度日活已超過4億。
但面向B端市場,有諸如政務、金融、工業、醫療、零售、教育等大類行業,如零售中還有服飾、運動、生鮮等的進一步細分,騰訊仍然需要借助如多點Dmall這樣深耕行業化的服務商和合作伙伴,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各類問題。在2020年10月多點Dmall的28億元C輪融資中,騰訊作為老股東也再次跟投。
在“多點Dmall+騰訊”的方案輸出下、在零售企業實現全面數字化改造之后,交易場景的疊加才能夠形成合力、發揮協同效應,最終實現“1+1+1>3”的效果。
仍以這次的騰訊智慧零售倍增行動為例,多點Dmall快速上線裂變分享的“推手”功能,以“平臺+創客”的思路,通過設置一定的運營獎懲方案,結合企業微信,引導線下員工及導購先把接觸到的部分用戶數字化,形成自己的穩定顧客購買群,不斷地進行用戶觸達,實現全員帶貨的目的。
在導購推薦商品時,推薦了哪些商品、發過多少次朋友圈、這些商品在店內/線上分別成交多少,都會被記錄下來形成績效。從分工上來看,導購就像一個小店店主,從多點Dmall設置好的商品池中,完成選品、推薦、售賣,履約和售后則由門店負責。這種形式的社群拼團,在2021年多點Dmall 401五周年大促中,日單量峰值近10萬單。
“打造萬億級交易平臺”是多點Dmall的長期目標,對此,劉桂海也給出了三個具體方向。第一,由商超繼續向便利店、百貨等多個業態擴展,橫向延伸的同時探索業態聯動和整合營銷;第二,將更多與同城零售相關的業務納入服務范圍內,滿足更多客戶的多渠道需要;第三,在2020年實現三個國家和地區業務落地的基礎上,更加堅定的走向國際市場。
來源:新商業情報NBT 文/肖超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