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微創機器人在港股上市后,又一家手術機器人企業奔赴香港IPO。
日前,深圳市精鋒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鋒醫療”)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華夏時報》記者在招股書上看到,精鋒醫療呈現出來的數字并不理想,零收入,最近兩個財年累虧超4億,自稱不遜于全球領先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機器人系統,但直到目前,其研發的多款產品還沒有一款上市。
針對專利壁壘及商業路徑等問題,本報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采訪精鋒醫療,但截至發稿電話未接通,郵件未予回復。
零收入背后
招股書顯示,2020年到2021年,精鋒醫療虧損凈額分別為7940萬元及3.49億元,累計虧損約4.284億元,主要由于研發開支所致。近兩年精鋒醫療的研發開支分別為-0.6億元和-2.2億元,研發開支占虧損比分別約為73.93%、63.52%。
精鋒醫療已完成多輪融資,僅在2021年,精鋒醫療就完成兩輪累計金額接近2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但在遞表前,其賬上還剩15億現金,經營現金流為負1.1億。
業績上,精鋒醫療尚未盈利,往績紀錄期間未產生任何收益或任何銷售成本,因為公司的在研產品仍處于開發階段。于往績紀錄期間的各期間,公司無獲利且產生經營虧損,精鋒醫療坦言“并可能于可見的將來繼續產生經營虧損。”
盡管盈利還沒有時間表,但資本看好精鋒醫療。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其已啟動多孔及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性臨床試驗,是中國首家、全球僅有的兩家公司之一。
精鋒醫療已完成精鋒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MP1000及精鋒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SP1000的設計及主要研發。進度最快的MP1000是其核心產品,旨在幫助醫生執行包括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胸外科手術在內的各種微創手術。
據了解,精鋒醫療于2021年12月完成MP1000適用于泌尿外科手術的注冊臨床試驗,MP1000此項的注冊申請于2022年1月獲受理。注冊試驗臨床數據顯示,MP1000的臨床表現出色,在頭對頭比較中所展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低于全球領先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手術系統。
SP1000是精鋒醫療的關鍵產品,是一種用于單孔微創或自然腔道手術的機器人輔助設備。SP1000的患者手術平臺只有一個機械臂,所有手術器械均可納入其中。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代表微創手術的發展趨勢,一直是全球領先的手術機器人公司的研究重點之一。SP1000的開發工作重點放在兩個手術專科上:婦科手術及泌尿外科手術,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以拓展SP1000在普外科、胸外科及頭頸外科手術的應用。
目前,精鋒醫療的2款明星產品多孔手術機器人和單孔手術機器人技術壁壘高,在國內市場有巨大發展潛力。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的市場規模為29.35億元,預計于2030年將達到584.2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4.9%。
據前瞻研究院統計,2020年盡管受新冠疫情一定負面影響,但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例數仍保持上升,達到47400例。根據去年8月frost & Sullivan網站的預估,2021年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例數達87500例。按照此數據,僅2021年一年增長84.6%,該網站預計近三年仍將穩健增長,得益于存量裝機的爆發,2021-2026年國內RAS手術量有望以復合56%增長至68.1萬例。
成立至今,精鋒醫療已獲得三正健康、LYFE Capital、廣發信德、博裕資本、國策投資、聯想之星、淡馬錫、保利資本、紅杉中國、祥峰投資、OrbiMed、晨壹投資等數十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精鋒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