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是IPO監管視角下對思維造物相對客觀的評價。
近日,得到app的主體公司——思維造物的IPO進程再次中止,原因是財務資料需要更新。思維造物自2020年9月遞交上市申請至今已有18個多月,但仍沒被安排上會。
思維造物IPO進程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凈利潤的真實性存疑。報告期內,思維造物每年都盈利,但公司盈利一是得益于核心子公司酷得少年離奇地出表,而酷得少年接連巨虧,持續經營能力受到重挫;二是在業績疲軟的情況下毛利率飆升,但采購成本端的審計核查經不起推敲。
巨虧子公司蹊蹺“出表”為登創業板?
思維造物這家公司聽起來比較陌生,但公司創始人羅振宇及旗下的得到App則廣為人知 。
招股書顯示,思維造物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在線上,通過“得到”App、“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在線下,通過“得到高研院”、“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等形式,為終身學習者提供通識教育及技能培訓服務。公司主要產品形式包括:在線音視頻課程、聽書、電子書、實體圖書、線下課程及其他周邊產品。
2018-2020年、2021年上半年,思維造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6.28億元、6.75億元和4.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64%、-14.91%、7.43%、30.81%;分別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0.33億元、0.31億元、0.28億元、0.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25%、-6.5%、-8.32%、60.01%。
可以看出,思維造物業績整體有下滑的趨勢,扣非凈利潤更曾連續三年下降。更值得關注的是,即使在微弱的賬面利潤背后,還有利潤調節的質疑:巨虧子公司酷得少年離奇出表,思維造物賬面利潤勉強為正。
2017年8月,酷得少年由思維造物、天津英雄金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英雄金控”)共同設立,原為發行人為開發“少年得到”App 及相關業務發起設立的控股子公司,主營業務系為青少年提供課程學習服務,主要是持續經營受到重挫的K12教育。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3月,酷得少年為思維造物的控股子公司;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酷得少年為思維造物的參股子公司。
酷得少年2019年4月出表時,思維造物仍是酷得少年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5.54%,擁有最多數的董事席位。但蹊蹺的是,思維造物一是沒有將其間接持有的酷得少年的股份計算到實際控制比例中,如果計算進內則持股比例超過了50%;二是思維造物對酷得少年在實質上仍可能有經營決策權,因為酷得少年總經理曾捷是思維造物委派,后來曾捷成為酷得少年董事會的董事。
思維造物間接持有酷得少年的平臺是年少得酷,酷得少年出表時,思維造物全資子公司思維投資管理持有年少得酷約69.22%財產份額,年少得酷持有酷得少年8.58%的股份,故思維造物間接控制酷得少年8.58%的股份。與直接持股的45.54%相加,思維造物合計控制酷得少年54%以上的股份。不過,思維造物以年少得酷為股權激勵平臺為由未將該部分股權計入到控股股權。

來源:思維造物招股書
2019年4月,思維造物雖然在酷得少年5名董事席位中未過半,但仍舊占據2席的最高席位,其他三名董事分別由三家不同投資人提名。并且,酷得少年的總經理一直是曾捷,而曾捷曾是思維造物員工,并且由思維造物委派擔任總經理。2019年10月后,曾捷還成為酷得少年的董事。因此,思維造物2019年4月后,仍有可能繼續實質控制酷得少年。
更有意思的是,曾捷提名為酷得少年董事并不是其老東家思維造物提名,而是由張泉靈提名。而思維造物實控人羅振宇和張泉靈之間,有很多共同投資的公司(見下圖)。那么,思維造物與張泉靈之間,是否有抽屜協議亦或其他不為人知的約定?酷得少年真正的操盤人是否還是羅振宇?

來源:思維造物公告
綜上,2019年4月以后,思維造物對酷得少年無論從控股比例(含間接控股)上,還是從實質的經營決策權層面,都有可能是酷得少年的真正控制者,因此酷得少年的出表有蹊蹺。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思維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