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是,擴張中的KK集團長期處于缺錢狀態。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KK集團的負債凈額分別為1.01億元、7.12億元、27.10億元和69.82億元;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0.28億元、2.33億元、1.68億元及11.17億元。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的賬面值為101.14億元。僅就租賃負債而言,按余下合同到期期限,截至2021年6月30日一年內租賃負債為3.13億元,一年后但兩年內租賃負債為3.28億元,兩年后但五年內租賃負債為7.35億元,五年后租賃負債為3.08億元,共計16.84億元的租賃負債亟待償還。
快速擴張亦致使KK集團的存貨與應收賬款在流動資產中占較大比例。報告期內,存貨占流動資產總值的比例分別為41.04%、52.05%、57.77%及34.62%,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存貨結余6.35億元。
一直以來,KK集團主要倚賴貸款及其他借款以及股權融資為經營及業務發展提供資金。2018年,集團通過B輪融資獲得0.7億元,通過貸款、借款獲得0.38億元,其中0.2億元被用于償還貸款及借款,0.17億元用于支付租賃租金。
與此類似,2019年,集團通過融資、貸款及借款共獲得8億元,其中0.33億元被用于償還貸款及借款,0.53億元用于支付租賃租金。2020年,集團通過融資、貸款及借款共獲得11.82億元,其中2.32億元被用于償還貸款及借款,1.22億元用于支付租賃租金。2021年上半年,集團通過融資獲得13.67億元,其中2.97億元被用于償還貸款及借款,1.27億元用于支付租賃租金。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下旬,KK集團獲得CMC資本領投的10億元E輪融資;2021年,又在F輪融資中再次獲得CMC資本的青睞。尚在虧損的KK集團為何能持續獲得投資?
在參與上述E輪融資后,CMC資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資官陳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KK集團憑借差異化的模式和強有力的執行,在短短數年快速崛起,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新零售企業。“盡管疫情對零售行業產生一定沖擊,CMC資本依然看好KK集團的潛力。”
護城河在哪?
能否在大敵環伺中將新零售故事繼續講下去,考驗著KK集團的商業模式及護城河。
新時代下全新業態噴涌而出,以屈臣氏、萬寧等為代表的初代集合店風光不再,THE COLORIST調色師、話梅、AYDON黑洞、喜燃等新品牌搶奪市場,完美日記、WOW COLOUR等多個彩妝品牌店也迅速崛起,爭相搶奪Z世代的注意力。
KK集團在招股書中稱,其競爭優勢主要在于多品牌、門店擴張戰略;消費者行為分析;大量商品和門店視覺、空間感受設計組成的新時代商業模式;擁有5個全國分銷中心的供應鏈系統等。
在KK集團旗下的門店里,“網紅”商品和“品牌”商品居多,“爆品戰略”和“數字化選品機制”,疊加選對位置、顏值出眾、創意多元的消費空間,成為了KK集團的流量密碼。但同質化競爭嚴重的當下,有數字化加持的KK集團,需要把流量轉換為實際的購買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費行業投資人向《財經》新媒體分析,KK集團創始人對于“場”的理解很透徹,搭造的場景能吸引消費者走進來,但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引發消費。在這位投資人看來,KK集團選的都是小品牌,缺乏消費者認知。消費者如果只打卡不埋單,企業很難賺到錢。KK集團未來想發展壯大,還需要提高“控人”“控貨”的能力。
目前,新銳網紅產品已成電商平臺及電商直播中的寵兒,線上購買門檻更低、議價能力更強,免去了線下的高昂成本。與之相比,KK集團這類集合店在議價和賺錢能力上并不具備優勢。
KK集團在招股書中坦言,下一步計劃加強成本管理,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擴展以客為本的商品組合,尤其是具有強勁銷售潛力及理想利潤率的商品組合,進一步擴張及優化門店網絡推動整體收益持續增長,以實現長期大規模可持續盈利。
作為創始人,吳悅寧同時也是一位投資人。2021年3月,吳悅寧和UC優視聯合創始人梁捷、璀璨資本創始人吳曉豐一起創辦不二資本,隨后在短時間內投資潮玩品牌ToyCity、母嬰消費品牌窩小芽、Mr.Zoo小小動物元、進口牛奶品牌蘭雀等多個消費領域的熱門品牌。
但正如吳悅寧曾說過的,“融資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讓人來給你續命”。Z世代的崛起,確實給KK集團這樣的獨角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發展空間,但消費風向持續轉變,消費者雖然會被包裝的“網紅”吸引,最終決定其消費的可能仍是產品本身,資本市場看重的也是長線價值。
KK集團能否讓資本市場為其新零售故事繼續埋單,并最終走上盈利之路,值得繼續觀察。
來源:財經新媒體 劉芬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KK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