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季報中,聚光科技稱,出售房產事項正在辦理過程中。
這不是聚光科技在業績大幅下滑時第一次出售資產。2020年,公司出售安譜實驗,產生投資收益4.02億元,助力當年凈利潤達到4.89億元。
大股東違規減持收監管函
聚光科技經營業績滑落至谷底,與頻繁外延式并購后遺癥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2011年4月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之前至上市后的2012年,公司凈利潤持續增長,2020年的凈利潤達到1.77億元,扣非凈利潤1.35億元。到了2013年,這樣的好勢頭不見了,當年凈利潤1.59億元、扣非凈利潤0.9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27%、30.01%。
業績下滑,聚光科技試圖借助外延式并購提振業績。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聚光科技相繼發起收購東深電子、吉天儀器、鑫佰利、安譜實驗、三峽環保等多家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
系列并購后,表面上,聚光科技的經營業績數據好看了不少。2014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93億元、2.47億元、4.02億元、4.49億元、6.01億元,短短幾年,凈利潤翻了好幾倍。
然而,激增的經營業績暗藏有風險,那就是隨著標的業績爽約,商譽減值隨之而來。2016年至2020年,公司商譽減值分別為0.29億元、0.39億元、0.21億元、1.40億元、0.43億元,連續五年均計提了商譽減值損失,合計達2.72億元。
2019年,聚光科技商譽減值損失大幅增加,導致扣非凈利潤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為0.21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7年以來,聚光科技年年獲得不菲的政府補助,有效沖抵了部分商譽減值損失,才使得凈利潤數據不是那么難看。具體為,2017年至2020年,公司獲取的政府補助分別為0.59億元、1.61億元、1.64億元、1.56億元,四年合計為5.40億元。今年上半年,其政府補助也達到0.63億元。
不斷計提商譽減值,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聚光科技賬面上的商譽還有4.62億元。
聚光科技在財報中稱,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可控、自主研發”的發展路線,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研發累計投入約25億元,已在質譜、色譜、光譜、化學、生物及前處理技術等方面開發出70余項技術平臺,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
只是讓人意外的是,聚光科技的經營業績并未體現出通過自主研發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備受關注的是,11月14日,聚光科技收到了監管函。原因是,2014年7月2日至2021 年10月26日期間,控股股東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浙江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因主動減持和被動稀釋,合計持有聚光科技股份比例由 38.94%減少至33.60%,累計變動5.34%。其中,睿洋科技于10月26日以大宗交易減持 1%。股權變動比例達到5%時,未履行信披義務,更沒有停止減持,違反相關規定。
來源:長江商報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聚光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