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時間,險資進退,金融街到底經歷了什么?
【編者按】:從風光無限的本土大鱷到走入掉隊行列,京派房企的這幾年著實不好過。無論是因為規模化擴張行差踏錯,還是因為債務高企陷入流動性危機,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下,他們曾經繁華喧囂過,如今卻空余一身落寞。
它曾是京派房企中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坐擁北京三環內400多億自持物業,其大部分位于寸土寸金的北京金融街。
這家靠商業地產發跡的房企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402.SZ,下稱“金融街”),如今卻已規模掉隊,負債纏身,持續虧損,幾乎快要淡出公眾視線。
就在不久前,股東大家人壽再度減持金融街股份,這已是今年下半年以來險資的第二次套現。而早在七年前,金融街曾是險資炙手可熱的藍籌股,屢獲舉牌增持。
2017年,金融街董事長高靚曾表示,小而美也可以活的很好,彼時的金融街,左手攬著有“中國的華爾街”之稱的北京金融街,右手大幅進行擴張。
七年時間,險資進退,金融街到底經歷了什么?
不增收也不增利
2021年11月15日午間,金融街公告稱,股東大家人壽近期累計減持8421萬股公司股份,合計減持比例2.82%,減持后股份數量為3.37億股,最新持股比例為11.29%。
而早在今年9月6日至8日,該股東還曾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減持2981萬股,占金融街總股本的0.99%。
對此,金融街內部人士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基于股東自身經營安排的考慮”。
據了解,自2019年7月以來,大家人壽一直在持續套現。被拋售股權的名單還包括中國建筑、萬科A、歐亞集團、大商股份和招商銀行。而與金融街同時被其減持的地產股還包括金地集團。
明源存量地產首席研究員艾振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隨著調控的持續深入,地產板塊估值不斷下行,風險增大,因而“此番減持,可能更多是基于險資對地產行業前景不看好”。
而除了上述外部因素,金融街近年來飄忽不定的業績也屢遭詬病。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營收54.73億元,同比減少6.7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則僅有0.68億元,同比減少46.67%。
“增收不增利”是2021年上半年各家房企的常態,但金融街卻是“不增收也不增利”。
該公司今年三季度數據進一步惡化:營收41.93億元,同比下降9.84%;歸母凈利潤5.1億元,同比下降22.49%;扣非凈利潤-1545.99萬元,同比下降103.83%,已呈現虧損態勢。
縱觀前三季度,金融街營收96.66億元,同比下降8.1%;扣非凈利潤5271.7萬元,同比下降90.08%。
對于凈利潤下滑,金融街內部人士的解釋是,主要源于旗下德勝國際中心項目做了股權交易,出售價格變成了非經營性損益,“如果按照正常資產交易方式的話,該項目將直接帶來16億的收入和5.3億的利潤,反映到財報上的話,正常的收益在6億左右”。
然而,投資者對其盈利能力的質疑自2019年就已開始,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金融街營收更是跌破5年來新低,降至181.21億元,扣非凈利潤降幅達89.98%,已淪為一支反彈乏力的破凈股。
“金融街模式”得與失
金融街昔日的優勢,卻成了如今的劣勢。
七年前,它曾被險資追著走。大家人壽的前身安邦系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其股份至5%舉牌,隨后又用兩年多時間持續增持,至2016年持股比例一度高達29.98%,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一度引發大股東反擊。
而險資之所以重倉金融街,恰是看重其背后的國資背景、北京核心區優質稀缺資源、以及低估值和高股息。
金融街的母公司,是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金融街集團”),后者成立于1992年,以開發建設北京金融街為契機,逐步發展成為大型多元化產業集團。2000年,其通過與重慶華亞資產置換,成功實現上市。
東方證券2017年的一份研報將其優勢概括為“金融街模式”,即:在一線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進行房地產開發,同時重點增持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寫字樓、商業物業,逐漸形成以商務地產為主導,適當增持優質物業,以住宅地產為補充。
簡單說,“金融街模式”的先天基因是以商業地產開發運營為主,即通過開發城市核心區商業地產,增加商業配套,使地段實現增值,進而再開發周邊住宅快速銷售變現,用以補充商業地產長期運營所需的現金流。按照金融街自己的說法,即開發、自持雙輪驅動。
然而,這種在北京CBD核心區、金融總部培育起來的“金融街模式”,就如同溫室的花朵,一旦暴露在氣候多變、環境復雜的外埠市場,能否憑地方優勢勝出?這份研報也給出了擔憂,比如: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政策調控力度及持續時間超預期怎么辦?自持物業出租率不及預期怎么辦?城市及土地儲備的拓展不及預期又該怎么辦?
現在回頭望去,不得不說這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券商研報。它所提示的風險,竟然全都在這家企業日后所遭遇的困境中逐一應驗了。
擴張路上遇人事震蕩
從2014年起,也即險資不斷加持后,金融街駛入了全國化擴張的快車道。
最具代表性的是2014年2月,金融街以52.32億元接盤潘石屹在上海的SOHO靜安廣場和海倫廣場兩個項目。次年7月,金融街又以88.15億元競得上海火車站北廣場以北地塊,刷新當年上海土地成交價格記錄,斬獲“地王”一枚。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金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