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工業大麻概念的龍津藥業(002750.SZ)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龍津藥業披露的年報顯示其問題眾多。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凈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降六成,去年延續營收凈利嚴重背離走勢。同時,去年,依靠調整部分理財產品會計核算方法得以擺脫主業虧損命運。
問題遠不止這些。龍津藥業雖擁有10種藥品生產批件,但僅有龍津注射用燈盞花素在產,產品結構極其單一。近兩年,公司產銷量連續下降,而銷售費用大幅上升。去年,其銷售費率為72.21%,較2015年的8.07%增長了8倍。這也直接導致公司毛利率高達90.13%,而凈利率僅為4.12%。
此外,公司經營現金流與凈利潤、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變動趨勢均不相匹配。
或為扭轉經營劣勢,龍津藥業押注工業大麻,以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資本爭相涌入工業大麻領域之際,雖然公司看似搶先一步,但能否達到預期尚是未知數。
針對上述問題等,長江商報記者向龍津藥業發去了采訪函,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尚未獲得回復。
毛利率90.13%凈利率僅為4.12%
年報暴露諸多問題,頂著質疑之聲上市的龍津藥業3年來仍未能逃脫市場質疑。
年報顯示,2018年,龍津藥業實現營業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10.36%,凈利潤為1387.10萬元,同比下降60.55%。
龍津藥業專注于注射用燈盞花素凍干粉針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核心產品為注射用燈盞花素。公司2015年上市,但其經營業績一直不怎么樣。
上市之前的2011年至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不到2億元,凈利潤起伏不定,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下降。2015年,凈利潤再次下降,為0.62億元。歷經2016年凈利大幅增長至0.91億元后,2017年又一次大幅下降至0.35億元。其中,2017年、2018年降幅均達60%,2016年至2018年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為-46.58%。
與之嚴重不匹配的是,2016年至2018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56億元、2.80億元、3.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8.37%。
公司分季度凈利潤與經營現金流量凈額也不匹配。去年四個季度,其凈利潤分別為724萬元、368萬元、360萬元、-65萬元,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34萬元、-710萬元、442萬元、2303萬元。
此外,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36%,但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余額為3757.33萬元,同比減少15.77%。
公司超高毛利率與超低凈利率的尷尬也很突出。2015年以來,其毛利率從65.28%上升至去年的90.13%,但其凈利率2016年還有40.69%,去年低至4.12%。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龍津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