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披露季正逢醫藥板塊的多事之秋,業績不怎么好看的藥企在這個時刻更引人注目。
龍津藥業(002750.SZ)8月3日晚如期披露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26.37%,但凈利潤僅有1092萬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2340萬大幅下降53.33%,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驟降96.84%,僅有58.6萬元。
營收與利潤不同步的背后,是龍津藥業常年單一產品的業務結構、大幅增長的銷售費用、經年變化不大的研發費用以及理財收入占利潤比重近半,這對一家醫藥企業來說,似乎都是危險的信號。
營收增長VS減半的凈利潤
2018年1~6月,龍津藥業營業收入正向增長,公司稱是由于加快了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精細化營銷向深度分銷轉型的力度,以更高價格將產品銷售給配送商。因此,營收的增長可以歸結為產品銷售價格的上漲。
龍津藥業的主導產品一直是注射用燈盞花素,是一種高純度中藥凍干粉注射劑,主要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及其后遺癥、冠心病、心絞痛等。產品不變,銷售價格上漲,為何凈利潤卻不增反降?
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不同步一直是龍津藥業存在的問題。回溯近三年的年報,2015-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8億、2.2億和3億元,每年穩中有進。
但凈利潤從2016年開始卻大幅跳水,從2016年的9100萬到2017年僅3500萬,一年內利潤幅度下降超過60%。
這樣的情況延續到今年上半年,營收保持超過20%的增長,但凈利潤下降超過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跌幅更是接近100%。
業績的走勢和龍津藥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基本吻合。2015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龍津藥業的股價在上市第一年逐漸攀升,2015年末達到歷史最高的26.32元/股。此后,股價整體呈下滑趨勢,龍津藥業最新的收盤價為6.59元/股,相較于歷史高點市值已蒸發四分之三。
龍津藥業對今年1-9月經營業績的預測顯示情況也沒有好轉,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228.38萬元至2763.85萬元,變動幅度區間為-60%至-10%,公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市場推廣費、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銷售費用增幅較大,同時研發費用投入增幅較大。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龍津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