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消息,龍津藥業踏上漫漫“熊”途不是一天兩天了,準確的說,從2016年11月23日18.44元(前復權)跌跌至當前8.69元,市值縮水近40億,期間也有反彈但未有趨勢性變化,同期滬指也曾走過一波像樣的走勢,不禁令我等小散難以接受。

龍津藥業走勢圖(2016.11.23~至今)

滬指(2016.11.23~至今)
業績巨變
龍津藥業一季度凈利724萬 同比下降48%
4月20日,龍津藥業發布2018年一季報,公司2018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8284.97萬元,同比增長39.41%;中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2.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4.22萬元,同比下降48.07%,中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2.96%,公司每股收益為0.02元。
龍津藥業預計2018年半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10%至60%
龍津藥業此前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36.08萬至2106.18萬,同比變動-60.00%至-10.00%,中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2.96%。
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預測: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推進深度分銷營銷策略,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市場推廣費、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銷售費用增幅較大,同時研發費用投入增幅較大,故凈利潤呈下降趨勢。
龍津藥業去年全年凈利3515萬 同比下降61%
4月17日,龍津藥業發布2017年年報,公司2017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3.04億元,同比增長36.14%;中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2.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15.95萬元,同比下降61.38%,中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3.45%,公司每股收益為0.09元。
公司表示,因公司對現有產品的二次開發及新藥研發的投入持續增加,開發支出的費用化導致管理費用增長;公司持續推進精細化營銷策略,在加強學術推廣的同時,直接負責或者共同建設原來由代理商負責的渠道管理等工作,市場推廣費、學術會、信息費等市場管理費用、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銷售費用增幅較大,進而導致凈利潤呈下降趨勢。而去年同期凈利潤較高的一個影響因素是:報告期內出售了全資子公司北京創立科創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合并報表產生約2,385.91萬元投資收益。

銷售費用占比連年遞增
2014年及2015年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比僅9%,隨后2016年及2017年持續攀升至26.1%、60%,在銷售費用大增的同時,凈利并未實現同步增長。

龍津藥業目前唯一在產的注射用燈盞花素2016年共銷售3569萬瓶,同比增長10.14%。2017年共銷售2857.48萬瓶,同比減少19.95%。
創新能力薄弱:兩年間銷售費增逾12倍 研發費不足當期銷售費六分之一
龍津藥業去年銷售費用達1.8億元,而2015年銷售費用僅僅1463.3萬元,也就是說,兩年間銷售費用增長12.49倍,而去年研發費用僅2720.5萬元,不足當期銷售費用的六分之一。當然,不同的醫藥公司研發費用會存在一定差異,但如果沒有研發支撐的企業很難說會有大發展。

新版醫保目錄實施制約中藥注射制劑
龍津藥業在年報中表示,新版醫保目錄的實施,嚴重地制約了中藥注射制劑在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再度為市場大環境帶來了劇烈震蕩,整個醫改形式嚴峻程度前所未有,中藥注射劑企業重新戰略布局已是行業大勢所趨。
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2017年全國九個樣本城市公立醫院燈盞花素注射劑銷售額下降25.48%,已連續五年呈下滑趨勢。(新浪財經 公司觀察 文/高云)
搜索更多: 龍津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