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IPO暫緩發行的奧賽康,近日以另外一種方式“亮相”資本市場。
3月20日晚間,大通燃氣(000593.SZ)的一則“賣殼”公告讓久無消息的奧賽康“浮出水面”。根據公告,大通燃氣擬通過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賽康”)100%股權。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現在借殼審核較嚴,但我們主張垃圾股的殼不讓借,證監會這方面未來應該也會采取相應措施。如今IPO常態化,更多的企業會選擇老老實實排隊IPO,而要IPO必須符合現在的審核方式和標準。”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2014年年初,奧賽康因高發行價、高市盈率等備受爭議,并最終暫緩IPO發行,為何其此后便四年無音訊?為何再出現時,直接要選擇借殼上市?
大通燃氣要賣殼
3月20日,大通燃氣因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開市起停牌。當日晚間,大通燃氣即公布了重大資產重組所涉事宜。
原來,大通燃氣打算“賣殼”給奧賽康。
根據公告,大通燃氣擬保留部分現金,并將原有其他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置出,置出資產最終價格以評估確認為準;與此同時,奧賽康100%股權注入上市公司,股權定價以經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為依據。置入資產超過置出資產價值的差額部分擬由大通燃氣向奧賽康全體股東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在業績承諾方面,奧賽康全體股東表示,將根據證券監管政策的要求對奧賽康2018年至2020年實現的凈利潤進行承諾并進行業績補償,具體安排由交易雙方后續再行協商確定;奧賽康控股股東還承諾,其本次交易獲得的上市公司向其發行的股票鎖定期為三年,按照規定執行。
資料顯示,大通燃氣主營燃氣供應及其相關業務、商業零售等,致力于推廣和提供清潔能源綜合供應方案。
然而自2014年以來,大通燃氣實現的歸母凈利潤持續三年下滑,201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716.92萬元,同比已經腰斬;2015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7.91%至1409.46萬元,2016年全年更是陷入虧損境地,全年虧損金額達5508.43萬元。
大通燃氣預計2017年全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1700萬元至2500萬元,扭虧原因包括:對商譽作減值測試后減少或無需計提減值準備;對所持港股亞美能源計提減值準備減少;報告期減少上年同期成都華聯業務整合因素的影響等。
大通燃氣股價表現也不甚理想,今年2月其股價創下近三年來新低,與此同時也跌破了控股股東大通集團數筆股權質押的平倉線,隨后大通集團通過補充質押、補充保證金和提前還款的方式解除了平倉風險。
那么,此次大通燃氣賣殼的原因為何?
3月21日,大通燃氣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領導去天津開會了,“我也不知道賣殼的原因,現在方案也還沒定,具體怎么操作還要等公告方案的進展,目前沒有更多能披露的內容。”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奧賽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