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22日發布《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1)》顯示,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不斷完善消費投訴【進入黑貓投訴】處理機制,提高投訴處理效率,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04.5萬件,同比增長6.4%,解決83.6萬件,投訴解決率8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2億元。
《年度報告》對2021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分析顯示,消費者保護制度建設、體制機制保障、司法環境優化、消費基礎設施完善等消費環境改善方面還存在不足。重點領域消費侵權現象依然不容忽視,過度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汽車產品質量缺陷、預付費消費違約跑路、教育培訓虛假宣傳、誘導未成年人過度消費、“大數據殺熟”等消費侵權現象需重點關注。網絡交易消費者保護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平臺主體責任落實需要改進,社交分享型營銷、盲盒營銷、獨立站跨境電商、二手交易平臺、沉浸式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下消費者保護制度適用與治理手段面臨新挑戰。
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朱劍橋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修改或制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典》等法律,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行政保護力度持續加大,消費環境改善有序推進;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不斷加強,消協組織履行公益性職責取得顯著成績。2013年至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投訴590.7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7.6億元。2013年至2020年間,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96萬余件,受理消費者投訴2176.8萬件,為消費者挽回損失214.0億元,比1995年至2012年受理投訴總數和挽回消費者損失總額分別增長118.1%和105.3%。
來源:央視網 總臺央視記者 王婧
搜索更多: 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