蠔油致癌、超市大米加了防腐劑、靜電強是生病征兆……11月謠言在“身邊”,別信這些無稽之談
俗話說“民事以為天,食以安為先”。舌尖上的安全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格外引人關注。正因如此,為了博眼球,“有心人”會刻意制造有關食品的謠言,這些謠言鬧得人心惶惶,讓不少無辜的食物被拉進了黑名單。
上個月,這方面的謠言就出了不少:吃蠔油致癌、超市大米不生蟲是因為加了防腐劑、飲富氫水能抗衰老……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11月謠言進行盤點,幫您撥開迷霧、尋找真相。
吃蠔油致癌?
真相:所謂的致癌物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先是味精,而后是雞精,最近是耗油,這些老百姓常用的調味品一個個被造謠者拉入致癌的黑名單,而害這些調味品背上致癌黑鍋的,是一種名為谷氨酸鈉的物質。
“蠔油最早是用生蠔熬煮制成的,而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蠔油,為了延長保質期、提升口感,會加入一些添加劑,其主要成分是生蠔濃縮汁、白砂糖以及谷氨酸鈉等物質。其中,谷氨酸鈉是蠔油香味的主要來源。”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讓大家“談之色變”的谷氨酸鈉,是目前全球范圍內都認可的調味品,它是由谷氨酸(從小麥和玉米淀粉中提取)與鈉結合而成的。
谷氨酸鈉在進入胃部后,受胃酸的影響會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鈉。對于人體而言,谷氨酸并無致癌作用,反而與其他氨基酸一樣,可構成人體組織所需的蛋白質。不少食物中也含有該物質,比如番茄、豆角、玉米、海帶等。
還有傳言稱,谷氨酸鈉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為在炒菜時,若溫度超過150攝氏度,它就會在高溫下轉化為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具有一定毒性、可致癌。
對此,王浩表示,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表明焦谷氨酸鈉能致癌,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致癌物清單》中也未見其蹤影。
除了“蠔油加熱致癌說”,網上還有“耗油不放冰箱冷藏會致癌”的說法。針對這一說法,王浩表示,蠔油性質不穩定,在常溫環境中,營養成分容易被氧化,所以耗油說明書上一般會寫“請存放在陰涼干燥處、開蓋后需冷藏”。不過,這不等于食用未被冷藏的蠔油就會致癌,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超市大米不生蟲是因為加了防腐劑?
真相:如今儲存技術已達標,無需添加劑防腐
近日,網上流傳一篇標題為《這些關于大米的驚天秘密,你一定不知道》的文章,文中指出“超市里賣的大米不生蟲,是因為加了防腐劑和添加劑”,這讓很多網友感到深深的憂慮。
“其實,仔細看這篇文章,就會發現其中漏洞百出。”王浩解釋,該文章指出,超市售賣的大米中可能加入的食品添加劑包括淀粉磷酸酯鈉、雙乙酸鈉和殼聚糖,其中雙乙酸鈉就是防腐劑。其主要論據是我國在2007年發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但這版標準早已被廢除,在現行的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已經明確規定在大米中不再添加這3種食品添加劑。
“之所以不再添加,并不是因為它們有安全問題,而是因為沒有添加的必要。”王浩介紹,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都是以糙米形式進行儲存,在儲存前都會通過物理手段對其進行干燥、殺菌。在進入市場流通環節前,工作人員會對糙米進行脫殼等精加工,在包裝過程中也會進行充氮或者真空處理,因此大米生蟲、發霉等問題非常容易得到解決,一般來說無需再添加其他物質防蟲防霉。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