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確診糖尿病,患者的后半生幾乎要一直吃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而在積極控糖的過程中,糖友們降糖藥沒少吃,可血糖卻遲遲降不下來,且病情逐漸加重,這是咋回事?
血糖控制不理想,背后原因可能是腸道菌群在“搗鬼”!
一、腸道菌群是什么?
人體腸道里面存在大量微生物,也稱腸道菌群。其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大約有1000多種細菌,總數目超過100萬億個,是人體細胞數的10倍,其總重量可達1.2Kg。
如此龐大的菌群必然會對身體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從人體出生時便開始形成,并與之長期協同進化,參與營養物質的代謝和吸收,同時還有抵御致病菌、誘導免疫、保護內環境穩定等作用,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當飲食結構不合理、抗生素濫用,或免疫力下降時,腸道菌群的比例就會失衡,表現為有益菌減少,中性菌和有害菌增多,從而導致亞健康和各種疾病的發生。
所以,要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各種腸道菌群的“比例平衡”是關鍵!
二、腸道菌群失調與 2 型糖尿病有什么關系?
現在研究發現的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關系數不勝數,像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脂肪性肝炎、結腸炎、骨質疏松、肥胖等各種常見的疾病都與它相關。近年來,科學家也終于敲下了腸道微生物與糖尿病之間關系的“實錘”。
2019年,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Cisca Wijmenga 和英國牛津大學的Mark McCarthyl領導的一個聯合團隊發現,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丁酸,能改善人體的胰島素呼應;而另一種丙酸的異常,則會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此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失調的腸道菌群可通過分泌次級膽汁酸刺激腸壁細胞大量分泌5-羥色胺,進而升高血糖水平,使患者長期處于持續高血糖狀態,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發展。
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臨床實踐證明,腸道菌群失衡會誘發糖尿病。發表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菌群能夠影響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從而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指出,腸道微生物或是影響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隨著腸道菌群的神秘面紗一點一點被揭開,以其為支點,撬動糖尿病治療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可期。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千萬要維護好腸道菌群微生態的平衡,同時不要忘了適當補充益生菌和膳食纖維!
三、干預腸道菌群成為防治糖尿病的新靶點
廣東省營養學會腸道菌群與營養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醫科大學郭紅輝教授明確指出:“飲食干預結合腸道菌群調理可使糖尿病治療“關口前移”,提升治療效率”。
對于2型糖尿病人群來說,長期高糖高脂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比如導致腸道內的厚壁菌異常增多、擬桿菌減少,使得人體從食物中吸收過多的能量,降低胰島素敏感性。
腸道菌群失調還會降低二甲雙胍等糖尿病一線治療藥物的效果。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會與藥物發生直接或間接的相互作用,影響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從而導致了不同個體對藥物反應的差異性。

因此,通過改善飲食結構,結合腸道菌群調整,提高益生菌的豐度,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合康譜·糖尿病逆轉6G計劃,融合了腸道菌群調理技術,結合國家級營養師專業營養配餐指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中山大學凌文華教授”的益生菌益生元配方,為糖尿病患者科學調理腸道菌群,逆轉糖尿病!
具體而言,合康譜首先通過國際先進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腸道菌群狀況,分析所屬腸型,以及菌群平衡狀態,哪些菌不夠,哪些菌過量,一目了然。然后,再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和“營養”,科學定制腸道菌群巴倫素,進行精準干預調理。
其中,“補充”是指專門補充復合益生菌。通過額外補充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益生菌,可以更快捷地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營養”指的是專門補充益生元。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通過適當地額外補充益生元,可以幫助益生菌更好地在腸道定植和生長,維持腸道菌群生態的平衡。

可以說,腸道菌群調節是糖尿病管理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合康譜·糖尿病逆轉6G計劃,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干預糖尿病腸道菌群,同時借助基因技術、生活方式醫學干預、AI健康管理系統等更加全面的方式,幫助糖尿病患者喚醒胰島細胞、改善胰島素抵抗、修復胰島功能,從而有效控制甚至逆轉糖尿病!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