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藥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然而,總有一些漠視法律底線的商家、不法分子在食品藥品上動手腳,直接威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法制日報》記者選擇4起海南食藥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一方面體現檢察機關用好公益訴訟這把利劍,維護群眾“舌尖上安全”的努力和信心,督促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從細從嚴抓好監管體系。一方面提醒大家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守好道德底線,全民總動員筑牢食藥安全“防火墻”。
網售鹽石流入餐廳
召回產品賠禮道歉
2018年7月,海口市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海南南風海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南風海味公司)將工業用途的鹽石當作食用鹽銷售。
經調查發現,南風海味公司以5500元分4次從上海碧雀公司購進了1700公斤鹽石,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簡單分裝后即以“三個椒農”喜馬拉雅玫瑰鹽的名稱在淘寶店銷售,并介紹用于牛排等西餐調味,使用方法為“單獨研磨調味或混合黑胡椒粉一起研磨使用”,在包裝袋上未標示執行標準、產品生產許可等信息。
自2017年11月11日至2018年4月26日,南風海味公司在淘寶共成交1966單,累計銷售2200包,銷售金額合計36650.78元,銷售范圍涉及全國多個省份,而購買者除個人外,還包括西餐廳、火鍋店、茶餐廳等餐飲經營者。
經海南省食品檢驗檢測中心檢測和咨詢專家意見,上述鹽石中的氯化鈉含量遠低于國家標準,為不合格產品,若作為食用鹽銷售和食用,其中的雜質種類和含量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
海口市檢察院認為,該鹽石主要用途是汗蒸房和裝飾配件,僅供工業用途,不能食用。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海口市檢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并請求判令被告通過發布公告或其他適當方式提示消費危險并召回其銷售的產品,以消除危險,并在全國發行的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同時承擔本案專家咨詢費用824元。
2018年12月26日上午,海口市檢察院提起的海南首例食品藥品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當庭宣判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被告明確表示不上訴。
2019年5月22日,南風海味公司在海南當地報紙上刊登召回公告,并公開賠禮道歉。
檢察官提醒,食鹽作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質量標準至關重要。積極拓展網絡食品安全監督領域,及時制止侵害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一直是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能的重點方向,本案的成功辦理就是示范和預警。
生活污水直排水庫
檢察建議跟進監督
松濤水庫是海南第一大水庫,系儋州、臨高、澄邁、定安等市縣主要飲用水水源地。儋州市南豐鎮和大村、大廈村、南豐鎮鎮墟位于松濤水庫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范圍內,居住有千名居民。
由于部分居民生活區內沒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居民的化糞池發生污水滲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松濤水庫等問題長期存在,嚴重污染松濤水庫61.7平方公里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水域。
2018年9月,儋州市檢察院派駐雅星檢察室干警在巡查中發現這一問題,隨即將該線索移送公益訴訟辦案部門。
時值儋州市檢察院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立即組成辦案組,由副檢察長王紹賢帶領公益訴訟檢察官深入實地勘察,了解到該區域內沒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存在化糞池污水滲漏、廢水直排等問題。
辦案團隊研判后認為,此案是開啟松濤水庫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的“破冰”之機,技術取證是辦成鐵案的關鍵。經過多次詢問村民、無人機拍攝,全面查看水庫周邊環境狀況,辦案團隊固定了損害事實和證據。
2018年11月,儋州市檢察院向市水務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其依法履職,加快規劃建設和完善居民區污水處理設施,解決松濤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生活面源污染。
為此,儋州市水務局高度重視,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生活面源污染問題展開全面排查,制定了專項整治方案,啟動南豐鎮和大村、大廈村、南豐鎮鎮墟污水處理工程3個項目建設。
經檢察機關跟進監督,至2019年5月,3個居民區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已完工并運轉,對居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凈化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有效解決了居民生活污水污染松濤水庫飲用水水源的隱患。
檢察官認為,居民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生活、生產對海南飲用水源地造成破壞和污染現象比較普遍,檢察機關針對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檢察建議督促水務部門依法履職,確保了飲用水源安全。
違規辦證銷售假藥
把關不嚴督促整改
萬寧市檢察院加大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從該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中篩選出一起銷售假藥案件,并從中發現藥品領域公益訴訟線索,隨后展開一系列的調查。
經查,2015年辦理換證過程中,涉嫌銷售假藥的陳某武、陳某海及其經營的藥店“萬寧萬城快九通千劑民康藥店”“萬寧萬城康寧同源堂藥房”提供虛假材料申辦《藥品經營許可證》,陳某武一直使用應當注銷的《藥品經營許可證》違法經營藥品。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食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