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顏悅色的走紅帶火了國風茶飲,地方性品牌霸王茶姬也受到資本關注——僅上半年完成A、B輪超3億元融資。成立4年,全球開店約400家,其計劃明年開超2000家,欲以“數量戰”追擊茶顏悅色,勝算幾何?
在網紅茶飲茶顏悅色“閃退”深圳之際,一家賽道定位與其相近的茶飲企業已在我國西南地區迅速成長起來。
作為新中式國風茶飲品牌,成立于2017年的霸王茶姬,用時三年在亞洲門店數就突破240家。據官方披露的最新數據,目前累計銷售飲品超過2000萬杯,年GMV已經突破2.5億,全球總門店數約為400家,2021年營收預計將達到5-6億元。
即便是在國風茶飲代表“茶顏悅色”(2020年GMV超4億元,到2020年底門店超300家)面前,這樣的成績也絲毫不露怯。
資本的嗅覺通常更敏銳。霸王茶姬本周宣布,2021年上半年,已經連續完成合計超過3億元的A輪和B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由XVC和復星聯合領投,投前估值7億元;B輪融資由琮碧秋實領投、XVC跟投,投后估值已經超過20億元。
它的野心并不止在西南市場,而是全國,甚至海外。
“茶飲賽道看似白熱化,但真正走向全球化的品牌寥寥無幾。”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告訴全天候科技,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版“星巴克”,走向海外,目前已經在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國開設門店,“(馬來西亞)開店策略就是全面對標星巴克進行選址。”
至此,要做“中國星巴克”的隊伍再增一員。
2015年以來,喜茶、奈雪的茶的誕生掀起了一股“新茶飲”風潮,茶飲品牌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瘋狂開設線下門店。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2017-2020年中國新茶飲市場規模已經從422億元增長至831億元,幾乎翻了一倍;2020年底,現制飲品門店數約為59.6萬家,新茶飲占比達65.5%,約為37.8萬家;預計2023年新茶飲門店數可達50萬家,新茶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28億元。

新茶飲市場規模(圖片來源:《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
另一方面,“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即破發,2020年7月以來股價低靡,如今市值也只有170億港元,與上市前被曝出的350-400億元估值相差一倍,明顯有跌落神壇趨勢。
不少人對新茶飲這門生意也產生了憂慮,一時間竟分不清,這到底是風口還是泡沫;中國千億茶飲賽道,到底又能容納幾個“茶顏悅色”?
1
快速“入局”,以數量戰突圍
時間倒回至2017年2月,喜茶首次在上海人民廣場開店,正式開啟了全國擴張步伐。
這家在珠三角頗具人氣的新式茶飲品牌,一入上海迅速受到消費者追捧,短短數日就成為“網紅”。即便購買一杯奶茶的時間長達3小時,依然阻擋不了消費者熱情,等待購買的隊伍不僅“擠爆”喜茶門店,甚至將商場大廳也占得滿滿當當。
彼時身處上海的張俊杰深受刺激,“以前茶飲行業是軍閥割據狀態,但見到廣東地方性品牌喜茶突然在上海開店,還這么受歡迎,讓我心里特別緊張。我意識到,再不回去創業就來不及了。”
對做成一家茶飲企業的渴望達到極致,很快,張俊杰辭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云南,開始著手寫創業BP。
要想在激烈的新式茶飲市場突出重圍,一個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必不可少。
2015年以前,國內奶茶市場基本處于奶茶“無奶無茶”的狀態,所謂的“奶茶”產品均由奶精+茶粉沖泡而成。2015年,新式茶飲奈雪的茶、喜茶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但它們的產品大多也是新鮮水果茶,且售價偏貴,一杯接近30元。
在奶茶行業工作過十余年的張俊杰看來,整個茶飲市場有一定空白,這其中存在著奶茶升級的機會,主打茶味的奶茶將是茶飲紅海市場中比較好的藍海細分市場。
定位新中式國風的茶飲品牌霸王茶姬,就這樣誕生了,并于2017年11月在云南昆明五一路開出首家門店。其產品主要采用原葉鮮奶茶,重點面向15-28歲的Z世代人群,產品價格定位20元上下。
而在選擇產品風格時,張俊杰從一開始就堅定要做國風——霸王茶姬的品牌形象,融入了中國傳統戲曲元素,Logo選用的是戲曲臉譜,但在人物眉眼部分又更為柔和,為讓消費者一眼看過去不具備攻擊性,“這也代表的是中國人的溫良感。”張俊杰說。
無論是霸王茶姬的產品定位,還是風格形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長沙網紅品牌“茶顏悅色”。
可以對比發現,二者都聚焦在國風茶飲賽道,在產品策略、目標人群等方面有著極大相似之處,熱門產品大多是具有國風特色的四字名稱,如:茶顏悅色有聲聲烏龍,霸王茶姬則有花田烏龍;在奶茶制作工藝方面,茶味呈現優先于奶味和果味。
茶顏悅色在華中地區,特別是長沙,非常火爆,霸王茶姬在進入新式茶飲市場后一直深耕西南地區,在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快速擴張,試圖從側翼突圍;今年開始從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邁進,首站選址西南經濟重鎮成都;同時借助公司大本營云南的地理位置,向華人聚集較多的東南亞國家輻射。
不過,張俊杰表示,霸王茶姬與茶顏悅色目前同處于一個賽道,但霸王茶姬要走的是“數量規模取勝”的路徑,用以追擊茶顏悅色。
這個思路的邏輯是基于消費便利性考慮,當兩種品牌價格、產品相差不大時,先進入市場的品牌往往能更早沉淀粉絲,培養消費習慣。一旦消費者成為某個品牌粉絲,再想令其轉粉難度較大。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7日(成立兩年),霸王茶姬門店數量達到140家,GMV破1億元;截至2020年11月17日(成立三年),亞洲地區門店數量達到240家,全年GMV突破2.5億,累計銷售2000萬杯;截至目前,全球總門店數約400家,2021年預計收入為5-6億元。
近兩年,霸王茶姬門店數和營收翻了約兩番,速度驚人,但霸王茶姬的野心不止于此。
“我們嚴格來說,更對標星巴克。我們在國內是做下沉市場的星巴克,這是從全球化的角度來提出的目標。”張俊杰告訴全天候科技,霸王茶姬在海外的馬來西亞,已經全面對標星巴克開店,“星巴克開在哪里,我們在馬來西亞就對標選店。”
2
“做奶茶虧本是不正常的”
要想以數量取勝,快速進行門店擴張、搶占市場份額,霸王茶姬首先就離不開資金支撐。
但在2021年以前,霸王茶姬并未引入外部資本,這不禁讓人疑惑,它靠什么實現短時快速開店目標?霸王茶姬盈利能力究竟如何?
“目前我們超過90%的店鋪都是盈利的。”張俊杰告訴全天候科技,盈利是從霸王茶姬創立開始就聚焦的目標,“坦白講,做奶茶還虧本是不正常的”。
其實,新式茶飲要想盈利真的不那么容易。根據奈雪的茶披露的財務狀況,其在上市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分別虧損6970萬元、3970萬元、2751萬元,累計虧損1.37億元;2020年全年虧損更是達到2.03億元。
有分析認為,奈雪的茶虧損主要是由于過高的成本開支。其中,材料成本占據奈雪的茶超三成營收,是最大的開支項目,從2018年到2020年,材料成本占總營收比重從35.3%升至37.9%。對比來看,一杯星巴克大杯拿鐵的原材料成本僅約為13%,可見奈雪的茶做鮮果茶成本是真的高。
而霸王茶姬的產品定位和市場選擇決定了,其成本開支較網紅新式茶飲會有明顯優勢。
從產品來看,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原料。而云南是茶馬古道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古樹茶的起源地,這不僅保障了霸王茶姬茶葉工藝的穩定性,也能極大降低采購和運輸成本。而在市場選擇上,霸王茶姬從西南地區起家,避開了經濟發達和茶飲品牌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無論是門店租金還是用工開支壓力都會小很多。
張俊杰向全天候科技透露,以云南地區為例,整個云南地區,平均店租3000-6000元/月,人工成本約2000元/月;而霸王茶姬在昆明最好商圈的門店,月銷售額可以達到50萬元,在店鋪租金、人工成本都相對較低的情況下,盈利自然不成問題。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新茶飲